深耕学术研创赋能学科发展 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在第六届“皖江论坛”斩获多项佳绩

发布日期:2025-11-17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王冠亮)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以“重构・融通・复合:AI赋能外语学科创新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皖江论坛”暨2025年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年会在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隆重举办。本次盛会由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主办、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承办,汇聚了省内外百余所高校的外语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及一线教学骨干,围绕外语学科转型、AI与教学融合、跨文化传播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成果交流。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郝涂根教授带队,执行院长彭智、副院长张丽、汪涵涵,英语系主任李怡嘉及日语系教师王冠亮、黄婷一行应邀参会,凭借扎实的学术积淀与创新的研究成果在论坛中大放异彩。

学术汇报亮点纷呈展现前沿研究实力

        在分论坛交流环节,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凭借精准的选题视角与深厚的学术功底,带来两场高质量学术汇报。日语系教师王冠亮在非通用语种教学研究分论坛发表题为《状态动词的认定及其原理》的报告,基于公理化演绎手法,系统阐释了状态动词的界定标准、使用价值及应用局限,其研究方法的严谨性与结论的创新性获得点评专家的高度认可;黄婷老师以《多元文化话语视角下中日媒体关于北京冬奥会报道的对比研究》为题,通过语料库分析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两国媒体在赛事报道中的叙事逻辑、价值取向与文化表征,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鲜活案例与实践路径,引发与会同行的热烈讨论。

征文评选硕果累累彰显教研融合成效

        本次论坛征文活动竞争激烈,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遴选,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斩获4位教师5项成果的优异成绩,获奖数量与质量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教学组中,徐瑞华老师的《跨文化视角下国家意识培养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聚焦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了“文化浸润—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的三维教学模式;郝亮老师的《符号互动论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师生共同体构建研究》,创新性地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为破解高校外语教学互动困境提供了新视角。语言学组中,王冠亮老师的《状态动词的认定及其原理》凭借扎实的理论支撑与创新的研究发现入选获奖名单。翻译组中,钱娟老师脱颖而出,其《跨文化交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破解:中国喜剧电影中谐音译介的策略研究》与《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合肥地铁轨道交通公示语的本土化翻译研究》两篇论文,分别从文学翻译与应用翻译视角切入,提出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翻译策略,成为本次征文活动中罕见的“双获奖”案例。

多维交流凝聚共识锚定学科发展方向

        参会期间,学院团队全程参与主旨报告、分论坛研讨、成果展示等各项议程,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AI赋能外语教学改革”“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转型”“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通过聆听刘志迎教授《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展望“十五五”新发展》、程晓堂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等主旨报告,学院团队精准把握了外语学科发展的政策导向与时代趋势;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中,系统学习了AI技术在“教—学—评”全流程应用、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学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

        此次论坛的丰硕成果,是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期以来坚持“教研融合、守正创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学院聚焦外语学科核心竞争力提升,构建了“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在师资建设上,打造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的教学科研团队,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在学科建设上,紧扣AI与新文科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跨学科研究;在科研创新上,鼓励教师聚焦现实需求,开展应用型、创新性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成果。

        未来,安徽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持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在跨文化传播、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影响力,为推进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贡献新华力量。

(审核:彭智  编辑:高芬)